围绕今年“普及金融知识·守住钱袋子”主题,银盛支付“防范非法集资”小课堂正式开课啦!
防范非法集资陷阱
勿被非法集资“套路”
根据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》,非法集资是指未经**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,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,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。
非法集资常见手法
1许诺高额回报
不法分子编造“天上掉馅饼”“一夜成富翁”的神话,许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回报。为了***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,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的本息或回报,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,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,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。
2编造虚***项目
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貌似合法经营的公司或企业,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、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,编造各种虚***项目,有的经常组织免费旅游、考察等,***取社会公众信任。
3虚***宣传造势
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,聘请明星代言、名人站台,在各大广播电视、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、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、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、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,制造虚***声势。
4利用亲情诱***
有些非法集资参与人,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,甚至***取类似传销的手法,不惜利用亲情、地缘关系,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,拉拢亲朋、同学或邻居加入,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,集资规模不断扩大。
非法集资常见套路
1装点公司门面,营造实力***象
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,办理工商执照、税务登记等手续,貌似合法,实则没有获得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许可的业务资质。这些公司或办公地点高档豪华,或宣传国资背景,或投入重金通过各类媒体甚至央视进行包装宣传,或在高档场所(如人民大会堂)举行推介会、知识讲座,邀请名人、学者和官员站台造势,展示与领导合影及各种奖项,欺***性更强。
2编造投资项目,打消群众疑虑
从过去的农林矿业开发、民间借贷、房地产销售、原始股发行、加盟经营等形式逐渐升级包装为投资理财、财富管理、金融互助理财、海外上市、私募股权等形形色色的理财项目,并且承诺有担保、可回购、低风险、高回报等。
3混淆投资概念,加大识别难度
不法分子把在地方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吹嘘成上市,把在境外一些股权交易场所挂牌混淆成上市,鼓吹销售原始股;有的利用电子黄金、投资基金、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,***称新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;有的利用专卖、代理、加盟连锁、消费增值返利、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,欺***群众投资。
4承诺高额回报,编造“致富”神话
高利引诱,是所有诈***犯罪分子欺***群众的不二法门。不法分子一开始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,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,用后来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,等达到一定规模后,便秘密转移资金,携款潜逃。
典型案例及风险提示
案例一
以销售保健品或赠送商品借机洗脑的非法集资案件
黄某在经营某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期间,在我市某市设立门店,以经销亚麻奶、黑芝麻丸、氨糖等保健品为幌子,以月息1分2厘、1分6厘不等的高额利息为诱饵,共吸收当地群众40余人327万元资金,其中97%以上为老年人。2020年10月,黄某携款潜逃,给当地群众造成损失189万元。2022年1月26日,经法院审判,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黄某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,并处罚金7万元;责令被告人黄某退还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19万元。
风险提示:
近年来,虚***保健品宣传甚嚣尘上,不法分子针对生活条件好、享受养老金、文化水平低、防范能力差的中老年群体进行针对性宣传,通过发放卫生纸、鸡蛋、洗衣液等产品吸引中老年群体“听课学习”,而中老年群体面对一些“科学讲座”“专家问答”时,往往容易相信,逐步沦陷。
案例二
以银行工作人员的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
刘某某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6日期间,利用其在银行工作的便利,以银行工作人员的名义,借用银行的票据非法吸收公众资金285笔458万元,2021年7月22日犯罪嫌疑人刘某某已到案,现关押于看守所,目前案件仍在调查审理中。
风险提示:
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群众对银行的信任,利用职务便利,借用或伪装成银行工作人员,进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活动。大家一定要在正规金融机构的营业大厅办理各类金融业务,如遇到承诺高额利息,但不在银行柜台和银行系统办理的情况,请及时提高警惕。
银盛支付温馨提醒:
防范非法集资风险,
守住您的钱袋子!